东京便利店里,78岁的山田次郎弓着腰整理货架,衬衫领口磨得发白,胸前的工牌却一丝不苟。房贷要还到85岁,养老金不够付药费,他苦笑着对记者说:“年轻人嫌工资低,只有我们愿意干。”
这样的一幕,正在日本街头巷尾不断上演。2023年,日本65岁以上仍在工作的老年人达到创纪录的914万人,每4位老人中就有1人仍在工作。他们出现在便利店的收银台后、深夜的出租车里,甚至建筑工地的钢筋水泥之间。
被房贷追赶的“终身打工人”
日本总务省最新数据显示,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达29.3%,创1950年有记录以来最高,位居全球第一。当中国大妈在海南跳广场舞时,日本老人在便利店擦柜台的手正微微发抖。
表面看是“享福”与“讨生活”的差距,背后却是残酷的经济现实:日本退休夫妇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平均为21万日元(约1万元人民币),但月均开支却高达25万日元。一碗普通拉面就要1000日元(50元人民币),在东京住一晚10平米的酒店房间需要1000元人民币。
更令人心酸的是,日本房贷可延长至85岁,许多人像山田一样,退休金还没焐热就得填进房贷窟窿。75岁的退休教师每月退休金一大半都要还房贷,为了维持生计,只能去补习班教英语。
不只是为了钱
71岁的芝寿和在福冈县一家沙发制造公司工作,这家公司58名员工中近30%年龄在65岁以上。“干了一天活,晚上的饭菜和酒才更香。”退休后只在家待了几个月,他便感到无聊,决定重新找工作。
日本内阁府数据显示,2020年日本65岁及以上独居老人已达672万人,占所有家庭的13.2%,预计到2050年将增至1084万人。
一位80岁独居老人的遭遇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:他每天自己买菜、做饭、看病,摔倒在家三天才被邻居发现。康复后他说:“与其一个人在家等死,不如出去工作,至少还能和人说说话。”
社会的无形枷锁
在日本,“不给别人添麻烦”的观念深入骨髓。老人一旦停止工作,就会被贴上“没用的人”“社会负担”的标签。
一位68岁的公务员退休后想享受生活,结果被老同事指指点点:“这么年轻就退休,太没有责任感了!”他的孙子甚至在学校被同学嘲笑:“你爷爷不工作,是个懒汉!”无奈之下,他只能去当出租车司机。
更残酷的是,有些企业专门利用老人的这种心理,推出“银发岗位”。这些工作看似“人性化”,实则是收割廉价劳动力。某便利店推出“老年兼职”,时薪比正常员工低30%,工作时间却长达8小时;建筑工地招70岁以上老人当杂工,干的都是搬砖、扛水泥的重活。
中日老人的两样晚年
与中国老人跳广场舞、带孙子的退休生活相比,日本老人的处境显得格外艰难。2023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约3800元,北京等城市可达5000-6000元。医保报销比例60%-90%,社区食堂、老年大学遍地开花。
更重要的是家庭支持——约65%的学龄前儿童由祖父母接送,北京小学门口甚至出现“奶奶比孩子多”的景象。《民法典》明确规定子女赡养义务,形成“劳务换亲情”的代际互助。
政府的应对与未来的挑战
面对危机,日本政府推出新政鼓励老人70岁后才开始领养老金,因为领得越晚金额越高。还提出建设“不老社会”,各地就业指导中心专门为老人设服务窗口。
但真正的出路在哪里?东京大学教授山本太郎点破关键:“真正的养老革命,不是让老人工作更久,而是让工作适配老人。”当长寿时代来临,如何让老人不再为生存挣扎,真正活出尊严?
那些在日本地铁里挤早高峰的白发老人,佝偻的背影里藏着的,不只是个人的无奈,更是一个国家养老危机的缩影。而我们今天对待老人的态度,就是明天社会对待我们的模样。
毕竟体面地老去,才是丈量一个文明高度的标尺。
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
#图文打卡计划#
在线炒股配资公司,红旗策略,炒股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