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8日,第三届中国国际(佛山)预制菜产业大会(简称“大会”)在广东佛山潭洲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。大会重磅发布《2024-2025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》(下称“蓝皮书”),据悉,蓝皮书展示预制菜产业全图景,围绕细分市场研究、典型区域研究、典型案例解读、经济热词分析等角度,多视角多角度剖析产业发展。
《2024-2025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》发布现场
从首届大会的首部产业观察类书籍《万亿预制菜》,再到第二届大会上发布的《2023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》,连续三年发布行业观察,今年会有哪些重磅内容?
一大重磅内容是2025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产区20强,其中广东佛山顺德金榜指数86.41,位列20强榜首,与广东广州白云、广东佛山南海、广东肇庆高要共计4家广东产区入选。
据悉,20强采用iiMeval大数据评价模型计算赋值,根据产业集中度、产业规模、消费能力、研发实力、品牌影响力进行分析核算生成,侧重预制菜产业年产值、预制菜企业及产业园区数量等评价因子。
2025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产区20强发布
其次是对市场的深度洞察。蓝皮书显示,在政策规范、供应链升级与全球化浪潮驱动下,预制菜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高质量竞争。新标准、新技术、新市场重塑产业格局,开启“效率革命”与“价值重构”双轨并行的发展新阶段。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850亿元,同比增长33.8%,增速趋稳但增量可观,预计2026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7490亿元。
市场规模的壮大也带动冷链物流发展。据显示,2021-2024年,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从3.02亿吨增至3.65亿吨,而冷库保有量从5224万吨升至6578万吨,目前的冷库保有量显著低于冷链所需,这也意味着预制菜相关企业需要加大冷链供应链布局,通过提升智能化仓储管理与物流效能,来保障产品新鲜度与交付效率,而非单纯依赖价格竞争,供应链效能已成为行业核心竞争力。
此外,蓝皮书还聚焦出海板块。据显示,2024年全球预制菜市场亚洲规模最大,总额达3600亿美元,而欧洲、北美等海外市场占比较低,具有较高的拓展空间。同时,国际中餐市场2024年3593.90亿美元,保持11%同比增速,2027年预计达4539.65亿美元,中餐出海规模扩大为预制菜出海提供了需求支撑。在此背景下,广东省提出的海外共享工厂模式可破解跨区域供应链瓶颈,助力预制菜规模化出海。
未来产业将有哪些新趋势,蓝皮书提到三条发展主线。标准引领,随着预制菜国家标准出台在即,行业准入门槛将进一步抬高;技术赋能,AI 大模型在口味研发与冷链调度的应用将打开增效空间;碳中和实践,从惠康食品的绿色工厂到全产业链碳排放追踪,环保成为核心竞争力。
据悉,蓝皮书由南方农村报和iiMedia Research (艾媒咨询)共同编写,主要采用行业深度访谈、桌面研究等方法,并使用艾媒咨询旗下各大数据计算系统和相关计算模型。对部分相关的公开信息进行筛选,通过对行业专家、相关企业与消费者进行深度访谈,了解行业主要情况,获得相对需要的数据。对部分相关的公开信息进行筛选、对比,最终通过桌面研究获得行业规模的数据。
撰文:黄俊杰
拍摄:吴秒衡
来源:南方农村报
在线炒股配资公司,红旗策略,炒股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